>>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理论研究
浅谈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 对民意的凝集与聚合
2025-03-26 08:55:53   来源:华兴时报

  人民政协的历史就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制度、平台、机构、机制,不断汇集民意和凝结民意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的发展实践也表明,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对民意的凝集与聚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一以贯之的中心环节。

  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是协商性共识

  所谓“共识”,就是共同的认识。即在特定的时代和框架体系下,各领域各方面的人们,对相同的事情形成的互相都认同的看法。与共识相对应的是分歧。分歧和共识是事物客观存在的矛盾体,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在不同的运行框架中,特定的人们存在着基于自身利益出发的所谓正确认知,不同的人群依据这些分散的正确认知,往往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多元的认知引发多元的行动方案,进而产生推动历史发展的合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凝聚共识越充分,人们行动方向愈加一致,产生的社会力量就越强大。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也体现了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天然状态。政协协商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凝聚基本共识。可以说,在人民政协工作中,协商已经成为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成为人民政协协调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行为方式。

  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是一种“求大同”的有限共识

  人民政协凝聚共识,首先是承认差异,是要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实际是一种差别共识,也是一种有限共识。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是差别共识,从内容来看,体现为政治共识、价值共识、决策共识、行动共识、情感共识的差别;从地区来看,体现为不同地区共识内容的差异;从形式来看,凝聚共识的形式是多样态的,可以是间接听取收集信息,也可以是直接参与实践;可以是会客厅、议事厅,也可以是工作室、委员联络站等。

  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属于有限共识。从凝聚共识的程度来讲,一般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积极的共识状态,也就是共识度特别高,引发参加者的高度共鸣;一种是消极的共识状态,虽然共识度超过一半,但是存在很大一部分意见为不支持、不反对,存在保留意见,从而陷入对共识的漠然情绪状态。但是,不管是以上哪一种状态,这个过程都使得人们养成了解决问题时,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讨论、争辩,甚至妥协,适应这种商量着办事情的方式,容忍不同意见存在,做到克己、理性。由于不同的人对此的认知不同,形成绝对一致的共识情况就比较少。可以说,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是一种提倡“求大同存小异”的有限共识。

  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职能体系的中心环节

  人民政协75年来发展实践的一个重大创新,就是在探索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中心三基本”的职能体系。“一中心”就是将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履职的中心环节,“三基本”就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个基本职能。人民政协实践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逐步形成了人民政协的三大基本职能。我们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来回望政协历史,可以看出,政协在每个历史时期履行职能之时,都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实现民意的聚合和凝聚,增进各方面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首次提出,人民政协“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2019年2月,在《全国政协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办法(试行)》中将“形成共识”作为评价指标内容。2020年9月,全国政协围绕凝聚共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总结制定了《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以“三个面向”为主要内容的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提供了指引。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基于此,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实践,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国家—社会”力量有效整合的重要体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的集成体现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时刻改变着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具体利益多样化特征更加明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政协凝聚的所有共识,都会聚合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这种聚合,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各领域各层级各方面。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覆盖面广,主要包括对政协委员、社会和海内外的“三个圈层”,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圆心的“同心圆”形态,及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底线的“最大公约数”形态,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分别在格局层面、效果层面形态的具象表现。人民政协凝聚共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专门协商机构的中心环节,能够促成民意向心凝聚的格局,最终形成政协凝聚共识的“同心圆”形态。统一战线是同与异的统一体,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们既面对着一些有利于大团结大联合的客观差异,也要直面一些不利于团结奋斗的异质现象,要找到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最根本在于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在不断巩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在政协协商民主中充分尊重包容差异。因此,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的集成体现。

  (石 媛  作者系宁夏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包瑞